2024年10月29日,由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清华大学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主办的“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政策·实践论坛2024”成功召开。本文为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理事长、研究员冯奎,在论坛上发表的主旨演讲《在都市圈深化推进系统性改革》。
2024年9月20-22日,“2024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住房与社区规划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天津大学设计院召开。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住房与社区规划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袁昕在会上作题为《新质生产力时代对租购并举含义的另一种思考》的主题报告。
2024年9月20-22日,“2024年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住房与社区规划专业委员会年会”在天津大学设计院召开。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住房与社区规划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袁昕在会上作题为《新质生产力时代对租购并举含义的另一种思考》的主题报告。
导读2024年10月29日,由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清华大学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主办的“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政策·实践论坛2024”成功召开。本文为第十四届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清华大学政治经济学...
在编制“十五五”规划中,希望各县市区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规划是我国治国理政重要方式的思想,高度重视发展规划编制工作,把规划编制好,把县市区的治理能力和水平提升一下。
当我们在做城市有关的人口研究时,其实是有不同的标准的。谈到人口分布研究时,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基于行政区的人口密度/公里网格人口规模;而当谈到城乡人口分布时,更关注城市(城区)、镇(镇区)、乡村等居民点的人口分布。
本文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重要论述,从民生改善视角阐释北京中轴线申遗保护中的城市治理创新实践,揭示北京市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可持续发展相得益彰的背后逻辑。
张莉认为,要稳妥推进超大特大城市中心城区的可持续城市更新,应以人为本,减少改造过程带来的冲击,在人口常住地配置更多公共服务;优先推进中心城区、重点发展区域、各方意愿比较强烈的项目;有效实现产业协同,带来长期的城市高质量发展。
什么是城市的内涵式发展之路?城市走内涵式发展之路,要把握哪些重要原则,有哪些主要任务?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人民大学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副院长,公共管理学院、纪检监察学院双聘教授李文钊。
翟国方教授从背景、经验和启示三个方面分享了对于我国城市更新背景下的城市韧性如何开展的思考。
清华大学城市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院长尹稚教授,解读新型城镇化学科群75年来的建设发展历程,以及该学科专业如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稳步前行。
不同地区都市圈流动人口吸引范围存在较明显差别:中西部都市圈吸引范围比较小,主要在省内,但对跨省流入的吸引力在加强。东部都市圈吸引范围比较大,但跨省流入的比重在下降,省内流动愈发活跃。
从构建海绵城市到构建海绵地球,基于自然的中国模式将为治愈地球提供新的路径,改善全球生态环境,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提供中国方案和中国模式,也为构建中国特色国土空间规划设计理论和方法做出贡献。
从“城市组装手册”向“城市操作系统”的转变,意味着规划学科体系的整体迁移。这一过程必然是痛苦的——我们需要放弃熟悉的知识,学会未知的知识。但这一过程也必将是激动人心的——我们将要开启大航海,发现从不知晓的大陆。
北起钟鼓楼、南至永定门的北京中轴线,贯穿老城南北,发挥着北京城市骨架的统领作用,链接着多片历史精华区、多处历史遗产,构成了古都文化的天然谱系,集中彰显了首都文化自信。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故宫博物院学术委...
导读2024年7月14日至7月15日,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良法善施,惟实惟用”为主题,成功举办了2024年业务交流大会暨规划实施创新研讨会。本文为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委员会党组成员、总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