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时期城市规划、建设和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更新既是拉动内需、改善民生的基础工程,更是培育新质生产力、重塑城市竞争力的战略支点。通过激活存量资源、优化经济结构,它不仅能创造新消费场景与增长极,还将为人居环境提升与宜居城市建设提供可持续动能。
“十五五”时期,我国应该形成更加完整的产业发展体系,也就是说,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积极发展消费型产业。
新规范针对城镇住宅的多项指标要求作出新规定,未来住宅的隔声、防串味、防水等整体的设计规范、建造规范、选材规范都会向这个方向努力。
探寻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规划与空间治理互动的脉络,研判新时期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探讨“十五五”发展阶段国土空间治理体系、治理能力改革创新的策略与要求,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命题可以给予更好地回答。
目前,新一轮大规模城中村改造正在各地广泛开展。从国家政策要求来看,本轮城中村改造开创了包容性城中村改造新模式。落实这一新模式,“将城中村改造与保障性住房建设相结合”,用15~20年时间解决城市非户籍人口住房难题,将极大促进我国人力资本积累。
在“十五五”时期,在北京总规实施前两个阶段圆满收官的基础上,如何把握好北京总规实施第三阶段的形势特征和战略目标,组织核心议题,破解关键问题,形成战略研判,首先需要从厘清若干关系入手。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因地制宜推动兴业、强县、富民一体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发展空间格局”。当下,县域经济发展迎来了怎样的历史机遇?“小县大城”为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了何种发展思路?
浙江在推进共同富裕中先行示范,努力为全国推动共同富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省域范例”。当下,着力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积极探索城乡区域共富新路,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途径。浙江作为经济大省,在这方面大有文章可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同时加速,城市规模与结构在人口流动和产业发展的共同驱动下迅速扩张并优化,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不仅出现在各种发展规划且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成为空间结构的现实样态。本文讨论都市圈和城市群的演化与异同,都市圈作为经济功能区的意义与价值,以及都市圈内部不同规模城市的协调发展。
历次五年规划的演进过程中,交通较好支撑了工业文明发展。迈入生态文明新时代,交通领域应在“十五五”把握好战略机遇,以高品质交通服务促进城市的转型升级。
作者|张帆上海市城市规划行业协会会长,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从国际趋势来看,以大都市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已成为引领区域发展的主要引擎。长三角地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也是落实国家战略义不容辞的使命担当。...
整个长三角区域跨界地区有不同的层次,邻沪跨界地区既是与上海联系最为紧密的地区,也是协同诉求最为迫切的地区,亟待突破发展瓶颈,因地制宜,探索地方层面空间协同治理的有效路径。
“投资于人”和“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之间有何关联?具体如何落地?对于城乡融合发展有何影响?
通过政府、市场和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破解城市更新的资金难题,探索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和财税支持路径,是推动城市更新稳步进行的重要保障。
宅基地不仅导致土地利用效率下降,还会引发资源错配。建议加快推广宅基地改革试点的经验,多渠道盘活农村宅基地使用。
做好平原新城高质量发展要先“立”后“破”,要抓住关键堵点,以点带面,政策先行,带动一批标志性项目启动“上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