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城市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是清华大学校级科研机构,以城市治理与可持续发展为研究主题,聚焦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战略现实问题,以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社会建设等具有全球性的城市治理问题为核心,开展前瞻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2020年12月16日)新华社北京3月22日电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要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2021年2月26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在党的领导下,发挥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科学编制实施“十四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日前正式发布,“十四五”规划纲要共19篇65章,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布局,各行各业都有了发展...
“租赁住房是解决新进入城市人口住房困难的重要途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分享了“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对缓解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困难,助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做出的制度性安排。
促进乡村振兴,在采取支持农村发展政策的同时,首先要落实好新型城镇化的各项政策。例如,如何完善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和农民工市民化,使得已经进城就业多年的农业转移人口,真正地在城市扎下根。如何落实好农村集体土地入市,让农村和农民更好地分享城镇化的收益和成果;更好发挥小城市低成本的优势,吸引更多的产业进入,并发挥返乡创业农民的作用。
责任规划师在国际上可以参照的是“社区规划师”,有别于拥有正式制度权力的“政府规划师”,也有别于为一般企事业单位服务、收入与开发项目绑定的“执业规划师”。
随着集聚效应的增强,城市和城市之间的联系变得越来越重要,而大城市跟周边的中小城市、农村之间的都市圈内部的紧密联系也变得越来越重要。在现在集聚效应变得更加强的情况下,通过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发展,形成一个新的增长动力,优化我们经济的结构,它就到了必须要破题的一个阶段。
“十四五”期间一个重大变化,就是城乡循环的问题。讨论“十四五”期间城乡关系,核心应该是城市、城市的延伸带和乡村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城市和乡村如果对立发展,这个模式是有问题的。
近几年城市智慧治理的国家政策引导和地方实践探索同步进行,取得显著成效,但整体仍然存在区域不平衡、信息不互通、安全难保障、部门缺协作、政策不配套等问题,致使智慧化手段难以在政府管理中得到全面运用,短期高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最大积极变量。因此,我们要正确认识新发展阶段,努力把握新发展机遇;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努力践行新发展思路。
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协调推进,是针对大变局带来的新情况进行的治理方式革新,是以全球性视野对传统治理体制、治理方式、治理手段实行的一场重要变革。当前,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仍面临着利益分化、权力“任性”带来...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全文如下。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构建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支撑现代...
2020年11月19日,2020清华城市更新论坛暨第八届清华同衡学术周特别活动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清华大学城市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清华大学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研究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
根据《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京办发〔2020〕9号)有关规定,第十四届(2018-2019年度)全市调查研究工作先进单位和优秀调研成果评比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