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习近平总书记:建城市、搞工业、保生态都要用地,必须精打细算;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2023-06-26 16:57 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网

导读

今年6月25日是第33个全国“土地日”,活动主题为“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会议上反复强调做好耕地保护工作、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并作出系列重要论述。【中国城市规划】(planning_org)搜集整理了相关论述,今天,让我们一起来回顾学习。

节约资源是保护生态环境的根本之策。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在保护生态环境问题上尤其要确立这个观点。大部分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的原因是来自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型使用。如果竭泽而渔,最后必然是什么鱼也没有了。因此,必须从资源使用这个源头抓起。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013年5月24日

要大力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要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要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推进水循环利用,建设节水型社会。要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严格土地用途管制。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013年5月24日

现在,到很多地方去看,都是大马路、大广场、大绿地、大园区,土地利用率很低。这不是强壮,而是虚胖,得了虚胖症,看着体积很大,实际上外强中干、真阳不足、脾气虚弱。城郊大量农田特别是菜地被占,城市蔬菜供应的市场距离越来越远,成本越来越高,许多低收入群众已经吃不消了。同时,城镇用地结构很不合理,工业用地偏多、居住用地偏少,建设用地偏多、生态用地偏少。要按照严守底线、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的思路,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切实提高城镇建设用地集约化程度。

——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3年12月12日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595-596页

解决建设用地粗放利用问题,关键还要靠制度。土地制度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要按照守住底线、试点先行的原则稳步推进。土地公有制性质不能变,耕地红线不能动,农民利益不能损,在此基础上可以有序进行探索。

——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3年12月12日

十八亿亩耕地红线仍然必须坚守,同时现有耕地面积必须保持基本稳定。极而言之,保护耕地要像保护文物那样来做,甚至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来做。坚守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大家立了军令状,必须做到,没有一点点讨价还价的余地!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农民可以非农化,但耕地不能非农化。如果耕地都非农化了,我们赖以吃饭的家底就没有了。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3年12月23日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出路在科技,动力在政策,这些关键点要一个一个抓落实、抓到位,努力在高基点上实现粮食生产新突破。

——在河南省开封市尉氏县张市镇高标准粮田综合开发示范区考察时的讲话

2014年5月9日

不管怎么改,都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

——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主持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时的讲话

2016年4月25日

要树立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能源和水资源、建设用地总量和强度双控管理,更加重视资源利用的系统效率,更加重视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损害,更加重视资源的再生循环利用,用最少的资源环境代价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四十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017年5月26日

拓展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范围,已经有了前期的实践基础,要严守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底线,平衡好国家、集体、个人利益,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不得以买卖宅基地为出发点,不得以退出宅基地使用权作为农民进城落户的条件。

——在十九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2017年11月20日

我国人多地少矛盾十分突出,户均耕地规模仅相当于欧盟的四十分之一、美国的四百分之一。“人均一亩三分地、户均不过十亩田”,是我国许多地方农业的真实写照。这样的资源禀赋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各地都像欧美那样搞大规模农业、大机械作业,多数地区要通过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规模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

——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018年9月21日

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建设,不要留历史遗憾。

——在视察雄安新区规划展示中心时的讲话

2019年1月16日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要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完善土地执法监管体制机制,坚决遏制土地违法行为,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

——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河南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

2019年3月8日

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的讲话

2020年5月23日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21年抓好的重点任务之一是“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会议指出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其中关于耕地问题提出:要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

——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0年12月16日至18日

要坚持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优化调整农村用地布局,确定各地耕地保有量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规范耕地占补平衡,确保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总量不再减少。要压实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责任,实行党政同责,从严查处各类违法违规占用耕地或改变耕地用途行为,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对在耕地保护方面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失职渎职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听取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情况汇报时的讲话

2021年4月30日

保障好初级产品供给是一个重大战略性问题,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饭碗主要装中国粮。保证粮食安全,大家都有责任,党政同责要真正见效。耕地保护要求要非常明确,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1年12月25日至26日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农田就是农田,只能用来发展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用途管制,规范占补平衡,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监管,推进撂荒地利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农田必须是良田,要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分类改造盐碱地,努力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中央要和各地签订耕地保护“军令状”,严格考核、终身追责,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

——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的农业界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障界委员时的讲话

2022年3月6日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22年10月16日

要抓住耕地和种子两个要害,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要严格考核,督促各地真正把保障粮食安全的责任扛起来。

——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2年12月23日

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加快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调整,促进能源产业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重要讲话

2023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