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31省份经济半年报全部出炉。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据初步核算,有17个省份上半年GDP增速高于“全国线”或与“全国线”持平。与今年一季度相比,有21个省份上半年经济增速进一步加快。值得关注的是,上述省份中,中西部省份占比进一步加大。
得益于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近年来我国区域板块发展的平衡性显著增强。据统计,我国中部和西部地区生产总值的全国占比,已由2012年的21.3%、19.6%提高到2022年的22.1%、21.4%,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之比分别从2012年的1.69、1.87下降至2022年的1.50、1.64。
“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既是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的内在要求,也是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国家发展改革委区域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副主任夏成表示,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区自然资源禀赋差别之大、复杂程度之高在全世界也少有。在全局上谋势、在关键处落子,推动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一盘棋”,是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一项新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一系列区域重大战略。同时,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四大区域板块战略进一步完善,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呈现出分工合理、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崭新局面。
近日,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工作办公室在北京成立,该办公室主要职责将聚焦跨区域、跨领域重点事项,推动落实三省市层面协同机制确定的工作任务,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作出更大贡献。自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京津冀三地紧紧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充分发挥“一核”辐射带动作用,以推动北京城市副中心和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为两翼,实现了首都“减量瘦身”、津冀优化升级,推动了京津冀协同国家战略在3个省市开花结果。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覆盖沿江11省市,人口规模与经济总量占全国一半,不仅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沿江考察调研,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重大战略,推动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发生了转折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未来,作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长江经济带将发挥出更加重要的作用。
8月6日,港珠澳大桥出入境车辆数首次突破单日1万辆次,这也是“澳车北上”“港车北上”实施以来,口岸单日最高纪录的第10次刷新。作为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近年来坚持大胆闯、大胆试,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要素自由流动不断加快,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全球科创高地建设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并不断向“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的新定位新目标迈进。
与此同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战略也在稳步推进中。党的二十大报告围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战略安排,提出“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等总体部署,为新时代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一个区域梯次联动、新旧动能协同转换、新增长极增长带不断涌现的区域新发展格局正在加快形成。
“不平衡是普遍的,要在发展中促进相对平衡,这是区域协调发展的辩证法,也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根本路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代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研究”课题负责人、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兼首席专家成长春说,通过一系列重大区域发展战略的落地实施,我国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未来,要继续以区域重大战略实施为牵引,着力优化四大板块发展,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解决不平衡问题,奋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取得更大成效。